9歲的孩子,應該在校園裡漫無目的地走著,坐在廣場上吹著風,讓陽光照耀在青春紅潤的臉龐上,心中懷抱著好多好多不著邊際的夢想。「畢業後我要賺大錢…來一趟環島旅行…去大聯盟打棒球…在KTV唱通宵…」

 

 

 

(圖片源自網路)

 

 

 

19歲的他是一個白血病患者,也就是血癌 (延伸閱讀:淺談血癌治療之新曙光-「免疫細胞療法」) 19歲少年該擁有的一切,似乎都離他好遠。

醫生向家長說明病情後,嚴肅地表示:「你們的孩子罹患的是血癌,只能做骨髓移植,沒有其他辦法。」空氣凝結的診間,媽媽哭得聲淚俱下,爸爸面無表情地去辦理住院登記,只是填寫資料的手依舊顫抖不停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緊接著進行骨髓移植配對檢查,爸爸與兒子可進行半相合移植(haploidentical transplantation)。移植前,兩人為兒子祈求一條保平安紅線,掛在他的脖子上,鼓勵兒子要加油,不要害怕。強忍著淚水看著兒子被送進冰冷的無菌室,再多的不捨,也只能在門外守候,彷彿站在生命的臨界點。

 

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,移植後的病情並不是很穩定,黴菌感染、連續發燒、口腔黏膜破損及喉嚨疼痛…等症狀總是一再發生。移植後第50天,更發生嚴重的EB病毒感染,甚至惡化為淋巴瘤(PTLD)。對移植患者來說,發生PTLD幾乎是無藥可醫,因為骨髓重建中的患者是不能忍受高劑量的化療,進行化療等於對患者宣判死刑。

持續高燒、頸部淋巴結日益腫大、再加上常規藥物治療沒有明顯效果,醫師沈痛地告訴家長:「沒什麼機會了,你們要有心理準備。」 「醫生,你幫我們想想辦法,讓他撐著!能撐多久就撐多久!他會好的!他一定會好!」

 

主治醫師拿著沉甸甸的病例與一疊數據報告,來到鑫品生醫位在道培醫院的實驗室,說:「這個病患情況很糟,是EBV PTLD,降免疫抑制劑與抗病毒藥物都無效,大概撐不過7天,有沒有其他辦法?」研發團隊立刻研擬臨床專案,與時間賽跑,希望年僅19歲的他能順利度過重生前的大考驗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1399519982-688250272_m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研發人員不眠不休,在24小時內培養出「專一性毒殺功能」T細胞(延伸閱讀:自體T細胞經慢病毒載體修飾成抗癌「殺手」) ,經過教育的T細胞,可精準撲殺被EB病毒感染的細胞,不會傷害其它正常細胞。細胞製備完成後,醫師隨即為患者輸注第1劑,3天後,頸部的腫脹情形趨於緩和。

 

移植後第60天,患者接受第2標靶免疫細胞治療 (延伸閱讀:標靶免疫細胞TIE),總共輸注4劑。移植後第71天體溫回復正常,EB病毒指數下降,頸部淋巴結縮小並退燒,第75天所有指數均恢復正常,患者回到一般病房休養,期待著回家的時刻快點到來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richup0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